隨著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的發展,相應的耐火材料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除常規的耐火磚有所突破,耐火澆注料的性能也越來越完善,并廣泛用于窯爐中的不定型部位。眾所周知,耐火澆注料是一種不經煅燒的無定型耐火材料,它是由耐火骨料、耐火粉料和膠結劑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施工時經加水攪拌后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再經成型、養護(要按一定溫度制度烘烤)使其凝結、硬化即可。耐火澆注料的使用特點如下:一是砌體結構接縫少,整體性強,密封性好,應用運行中能避免熟料粉料滲入;二是易于錨固且施工方便,因而有利于提高砌筑效率和砌筑質量;三是原材料取材廣泛,便于綜合利用資源,而且交貨時間短,可相應減少庫存量及其相關費用。基于這些優點,耐火澆注料在水泥燒成系統中的應用比例逐年上升,以5000t/d新型干法窯為例,其耐火澆注料與耐火磚的使用比例已達到1:1。
隨著耐火澆注料應用量的逐步擴大,其使用周期已成為所有業主最為關心的問題。為確保達到設計要求的使用周期,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一是應選擇有實力的生產廠家,以確保耐火澆注料本身的質量;二是應根據使用環境,進行合理的選型配置;三是施工時一定要有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嚴格的施工過程控制措施,包括配比控制、成型質量控制和合理的養護、升溫制度控制等等。
耐火澆注料通俗的說就是一種耐高溫混凝土,因此它也同樣符合混凝土的學說。如其加水量多少就是控制耐火澆注料能否實現設計強度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因受利益的驅動,有些施工方在進行耐火澆注料施工時,為加快施工進度而在澆筑料中會大量加水,從而導致施工后的窯爐耐火襯料在使用周期上大大低于設計要求,甚至使用半年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必須大修(而施工良好的耐火澆注料,使用3~5年都不用大修)。我們知道,耐火材料投資在整個建廠投資中所占比例很小(約為2%一4%),但其對整個系統的日后運行影響則非常大。因耐火襯料事故停車一天的損失,少則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所以確保燒成系統的高運轉率,才能實現系統的優質高產低耗運行。因此,耐火澆注料的施工過程控制尤為重要。通常我們應該按照以下規定嚴格執行。
第一,澆注料的加水量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控制,不得超過限量,且在保證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加水宜少不宜多。
第二,澆注料攪拌時間不少于5min,操作時要使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時宜先干混,再加入80%用量的水攪拌,然后視其干濕程度,徐徐加入剩余的水攪拌,直至獲得適宜的工作稠度。
第三,倒入模框內的澆注料應立即用振搗棒分層振實,每層高度應不大于300mm,振動間距以250mm為宜,振動時盡量應避免觸及錨固件,不得損傷隔熱層,不得在同一部位上久振和重振,看到澆注料表面返漿后應將振動棒緩緩抽出,避免澆注料層產生離析現象和出現空洞。
第四,大面積澆筑時,要分塊施工,每塊澆注面積為1.5m2左右為宜,膨脹縫要按設計留設,不得遺漏,膨脹縫應設在錨固件間隔的中間位置。